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小米1代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论某超基性岩体及其硫化铜镍矿床
2.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3.АПС冲锋手枪的介绍
4.俄语口语实践:大学俄语口语实践第一册第七部分(权威教材)
5.急!Мч04是哪一类铜合金?求成分。是俄罗斯牌号
论某超基性岩体及其硫化铜镍矿床
1 前言硫化铜镍矿床与分异的基性或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有最密切的关系,并且多属岩浆熔离成因,这在目前已为广大学者所公认。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却发现了不少与未分异或分异不好的单独的超基性岩侵入体有关的铜镍矿床。这些矿床多半不只是岩浆熔离成因,也有岩浆晚期贯入或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1,2,3,6]。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拟在王述平[1]、刘若新[3]、李万亨[2]、周作侠[6]等工作的基础上,对另一个颇相类似,但又具有某些独特之处的岩体及其矿床进行探讨,除旨在提供资料外,亦欲借此引起大家的讨论,以获教益。
所述岩体是该区超基性岩体群中具工业价值且有代表性的一个,它位于古地台与海西褶皱带的交接处。矿区内广泛分布着前震旦纪片岩及片麻岩系,盖层仅有中生代的煤系沉积,且分布面积甚小。矿区及其外围的超基性岩体均无例外地产于上述混合岩化的变质岩系之中。
从区域构造来看,这些岩体明显地沿着北西-南东向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但控制岩体上升通道的则是次一级南北向断裂组。在断裂交叉处,岩体的规模较大,矿化也较好。
2 岩体
2.1 形态、规模及产状
岩体沿着一个被断裂破坏了的轴向为北东东的小型向斜轴部侵入,其水平投影为一中部稍有收敛的椭圆状。经钻探了解,该岩体由于垂直向斜轴的北北西向的横断层控制,形成一个长轴向北西倾伏的盆状体,其北东、南东及南西均向中央倾斜,倾角变化不大,约在30°左右,而北西则以20余度的倾角向北北西方向倾斜。岩体的底板呈波状起伏,顶板虽因剥蚀不能见其全貌,但以残存的围岩顶盖可知,也是凹凸不平的。岩体长大于650m,宽度为450m,面积大于0.3km2。
2.2 分异作用与岩相特征
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组成,分异作用不好,但由于某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如同化混染及热液蚀变等作用)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岩相,现依次分述如下:
(1)二辉橄榄岩相:是组成岩体的主要岩相,占岩体的绝大部分。由于结晶时主要造岩矿物之一的辉石的局部相对富集,在此岩相中时而出现橄榄二辉岩异离体,与前者叠置出现,其“单层”的厚度在10m以下,沿走向的变化也很大,以致在网密为100×100m的相邻钻孔中很难将其连接,它与二辉橄榄岩为逐渐过渡关系,无明显的界限。
(2)斜长二辉橄榄岩相:它是基性斜长石在前一岩相带中局部集聚的产物(斜长石含量变化在5%~20%之间),呈大小不等的带状体,与其他岩相带亦无明显的界限。其厚度多在30m以下,长度数十至100余米。
该岩相的形态,与整个岩体的形态是一致的。它多位于岩体的底部或边缘,与基性、超基性岩浆一般的分异规律相反,这是因为在岩浆活动时,由于同化混染作用吸收了围岩中部分Ca所致[4]。
(3)闪长岩质混染岩相:它是超基性熔浆冷凝时,与围岩-混合片麻岩同化混染的产物。因此,沿着岩体的周边有规律地分布,其厚度一般在5m以下,有时可达10余米。值得指出的是,该岩相带经受了强烈的压碎作用,普遍发育有良好的构造裂隙通道,为以后的矿液贯入提供了先决条件。
(4)次闪石岩相:主要是岩浆期后热液作用于岩体的次生产物。虽然这种蚀变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岩体的各个部位,但在混染岩与岩体之间,有一层十分发育而层位稳定的次闪石岩带,并与矿化有密切的关系。厚度一般为2~5m,其上限由于与上部次闪石化岩石为过渡关系而难于确定。
在岩体中产有规模甚小的各种岩脉与岩墙,如角闪辉长伟晶岩、闪长岩、斜闪煌斑岩、黑云斜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斜长岩与细晶岩等等。它们多在主要矿化期之后产出,但角闪辉长伟晶岩系在岩体冷凝后,矿体生成前的间隙中侵入。如在某一钻孔中,角闪辉长伟晶岩脉贯入在岩体底部(具清楚界限),与岩体一起遭受矿化。
2.3 矿物-岩石学特征
按上述岩相简述如下:
二辉橄榄岩:主要造岩矿物是橄榄石及辉石
橄榄石属于F0=70~95,Fa=5~30(分子%)的贵-镁橄榄石系列,多为自形圆粒状,部分呈自形斜方双锥体,颗粒直径小于2.00mm。N'g=1.721,Np=1.695,N'g-Np=0.026,2V≥+85°,v>r,正延性,含量为30%~70%。由于残浆作用,在橄榄石边缘生有斜方辉石及单斜闪石的二次蚀变边;在浅岩浆及热液阶段,橄榄石广泛地被白云母、黑云母及次闪石等矿物交代。
辉石主要是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较少,二者含量之比约7∶3。斜方辉石中,尤以顽火辉石占优势,紫苏辉石次之,二者含量之比为8∶2。单斜辉石主要是透辉石与易变辉石,其次是斜顽火辉石。
所有辉石均呈他形板状或自形柱状晶体。顽火辉石的成分为MgSiO3占90%~95%,FeSiO3占5%~10%(分子%)。N'q=1.681,N'p=1.661,N'g-N'p=0.020,2V=+60°。正延长,r>v。A将透辉石及易变辉石的主要光性数据列于表1。
表1 透辉石与易变辉石的主要光性数据
全部辉石的含量为25%~50%。经常被闪石类及绿泥石类矿物交代。
斜长石基性,多呈他形粒状,含量小于5%。
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钛铁矿及铬尖晶石等,多为自形粒状,常嵌于橄榄石及辉石的晶粒中。
次生矿物种类较多,主要是闪石类、云母类、绿泥石类及蛇纹石类矿物。
主要结构有次变边结构及包橄结构。
当二辉橄榄岩之橄榄石含量<30%时,即辉石增加时(一般斜方辉石≥50%,单斜辉石≤20%时),则岩石递变为橄榄二辉岩。
斜长二辉橄榄岩
与二辉橄榄岩在矿物成分与特征上基本相同,只是基性斜长石的含量相对增加,一般为5%~20%,其成分为Ab5%~25%,An95%~75%,呈他形板状晶出。N'g=1.577,N'p=1.568,N'g-N'p=0.009。常被沸石、黝帘石、绢云母等矿物交代。
闪长岩质混染岩
外观为一种深灰色具斑杂状结构之岩石。色调不匀、粒度不一、结构不正常、成分变化大,主要是中酸性斜长石(30%~40%)及普通角闪石(50%~70%),其次有少量透辉石(0~10%)及磷灰石、榍石、钾长石、钛铁矿、磁铁矿、黑云母、绿泥石、次闪石等。其中大部分是接触交代产物,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此岩石的另一特征是破碎裂隙发育,并被金属硫化物充填交代。
次闪石岩
主要由次闪石及绿泥石组成。前者为阳起石-透闪石、乌拉尔石等,半自形柱状、针状、毛发状及蒿束状,Ng∧[001]=19°±,r<V,2V=-85°+,正延性,含量通常在85%左右。它主要是交代辉石及橄榄石,部分系交代棕色闪石而成。往往进一步被绿泥石及滑石等矿物交代。后者主要为斜绿泥石,呈片状,具清楚的假吸收性,2V=+5°,负延性,含量为15%。变余矿物有棕色闪石、辉石及橄榄石等,数量甚微。此外,金属硫化物(细粒)较多,具有典型的纤维变晶结构及蒿束状结构。
2.4 岩石化学特征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各岩相间的关系和阐明岩体的生成特点,现将一个接触带的系统采样的化学分析结果,按哈克法绘成图1,该图表明:
(1)组成岩体的两个主要岩相,即二辉橄榄岩与斜长二辉橄榄岩,所有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均很小,说明岩体的分异作用不好。但当二辉橄榄岩等蚀变成次闪石岩时,可以看出变化较大的氧化物是FeO,Fe2O3及Al2O3。其中FeO与Fe2O3的变化成反比关系,这说明蚀变时氧化程度的增强。Al2O3增加显著,有利于次闪石等矿物的形成。
(2)在岩浆的主要结晶过程中,FeO多于Fe2O3,因此,岩浆是在还原条件下凝固的。但是,黏度小、渗透性强的超基性熔浆在活动过程中,遇到较酸性的且经过多次构造破坏了的古老的混合片麻岩时,便产生了同化混染作用。这样,熔浆中的化学成分便引起了较大的变化,图1概略地表示出MgO,FeO的减少,Al2O3,CaO,Na2O等的急剧增加。
图1 岩体化学成分变化曲线
(3)从图1上可看出组成岩体的最主要元素是Mg,其次是Fe2+,Al3+和Ca2+,而Fe3+,Na+,K+,Ti4+等则显居次要地位。
综上所述,结合前述地质构造特征,可以推断岩体是在近浅成环境下以较快的速度冷凝的。
2.5 蚀变及同化混染作用
蚀变作用
岩体的蚀变种类繁多,它们是自变质与热液作用及部分浅岩浆作用的产物,如次闪石化、黑云母化、白云母化(包括铬白云母化)蛇纹石化、滑石化、绿泥石化、沸石化等等。其中以次闪石化最为广泛、强烈,并且往往具有稳定的空间位置,与矿化的关系也较密切。其他蚀变除绿泥石化经常与次闪石化伴生外,一般都无明显的规律,且其强度都甚小,与矿化关系又不密切,故不赘述。这里只对上述两种主要蚀变综述如下:
(1)次闪石化:据镜下观察可分为两期。首先,是分布较广的、以交代辉石为主的棕色闪石的进一步退色而变成阳起石-透闪石,与此同时,总有钛铁矿或纲金红石等含钛矿物的析出。其次,更多的次闪石还是直接交代辉石与橄榄石形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作用进行得愈充分,铜镍硫化物交代浸染的程度愈强烈。次闪石化与成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7]。
(2)绿泥石化:主要是由次闪石进一步蚀变而成,部分系交代辉石及其他矿物生成。主要是片状斜绿泥石,仅有少量针状叶绿泥石以交代方式沿前者(001)解理产出。
此外,混染岩及近矿围岩———混合岩化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有时发育有黑云母化,并与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有密切关系。
同化混染作用
在岩体的周边,发育着一层颇为稳定的闪长岩质混染岩,并是主要矿化岩石之一。从
其生成的地质条件及矿物-岩石学特征分析,它是岩浆侵入
时与围岩起同化交代作用形成的混染产物。现利用接触带系统取样的岩石全分析资料,按巴尔特(F.W.Barth)法绘成图2,来阐述同化混染过程中主要元素的活动迁移规律。
从图2可以看出,当熔浆作用于围岩———混合片麻岩形成闪长岩质混染岩时,在单位晶胞中带入围岩的离子数:
Mg2+=40个,Ca2+=54个,Na+=28个,Fe2+=14个。从围岩中带出的:Si4+=30个,Al3+=19个,K+=19个,Fe3+=3个,Ti4+=3个。这些离子的变换与组成混染岩中的矿物组合是吻合的,即角闪石含量较围岩急剧增多,石英及长石类矿物则相对减少,并且出现了透辉石等新的混染矿物。对岩体来说,单位体积中则失去了大量的Mg离子(≈315个),Fe2+离子(≈26个)等等。同化混染作用使熔浆中这些离子失去之后,Cu,Ni,Co,S等元素便有机会相对浓集;另一方面,同化混染作用也使熔浆中Al2O3,SiO2的组分有所增加,促使硫化物的熔解度降低,这为其熔离、富集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5]。
图2 同化混染作用过程中阳离子变换图解
3 矿床
3.1 矿体形态及产状
岩体中的矿体,按其赋存部位可分为顶部、中部和底部矿体,它们与围岩多无明显的界限,其中顶部矿体和底部矿体分别产于岩体周边的上接触带和下接触带的混染岩及次闪石岩中,因而它们具有与岩体的顶底板颇为吻合的形态与产状。但是,顶部矿体因岩体上接触带大部分被侵蚀殆尽,故很少保留。至于中部矿体则产于岩体中的强烈次闪石化地段,且仅在个别钻孔中见到,规模极小。底部矿体的厚度,在岩体边缘较厚,中央较薄;顶部矿体的厚度,虽然保存不完整,但从个别钻孔来看,比底部矿体的厚度还要大些。
3.2 矿石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
矿石矿物组合较为简单,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及黄铁矿、少量的方黄铜矿、针镍矿及紫硫镍铁矿等。在岩浆早期形成的熔离矿石中,它们晶出的数量极少,并仅仅是镍黄铁矿、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粒状集合体,有时见到镍黄铁矿与方黄铜矿分别同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呈固熔体产出。在岩浆晚期的熔离贯入阶段,磁黄铁矿、镍黄铁矿与黄铜矿大量沉淀,此外尚见有黄铁矿等。到岩浆期后热液阶段,除有上述矿物继续晶出外,又出现有针镍矿、紫硫镍铁矿等富硫矿物,同时还有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细脉状矿物伴生。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晶、海绵陨铁状、他形晶、填隙、网状、焰状、压碎、胶结等结构。
矿石的构造类型及特征如下:
(1)浸染状构造:是矿石的最主要构造类型。按其浸染的稠密程度又可分为稀疏浸染状及稠密浸染状两个亚型。前者主要分布在蚀变轻微或未经蚀变的岩体部分,硫化物(主要是磁黄铁矿,其次是黄铜矿与镍黄铁矿)以他形粒状集合体的形式(颗粒直径0.57~2.48mm)沉淀于造岩矿物颗粒之间,似胶结物状,构成矿石之熔离成因的标志结构———海绵陨铁结构;后者,硫化物以充填与交代方式出现在硅酸盐(主要是角闪石、辉石等)矿物的解理裂隙中,其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及黄铁矿等。有意义的是这些硫化物往往浸染于次闪石搭成的格架间,此时,硫化物的数量亦显著增加,以致过渡为致密块状矿石。显然,这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的产物,其矿物组合也证实了这一点,即除上述矿物外,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紫硫镍铁矿、针镍矿等。
(2)致密块状构造:它也是矿石主要构造类型之一。其产出形式以沿破碎裂隙贯入充填及交代双重成因为特征。矿物组合如同稠密浸染状矿石一样复杂,在空间上,也往往位于稠密浸染矿石的中心,因而,实际上它是硫化物在稠密浸染状矿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矿化的结果,也是交代作用加强的表现。这种矿石只产在混染岩及次闪石岩中。
(3)其他构造:如细脉状构造(黄铁矿-石英细脉等)、网脉状构造(第二世代黄铁矿)以及角砾状构造等等,都交错出现在上述两种基本矿石构造类型之上或其边缘。
3.3主要有益元素的变化规律
矿体中主要有益元素为Ni,Cu。Co的含量很低,但亦可顺便提取。Ni∶Cu稍大于2。
(1)Cu,Ni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以“底部”矿体为例,二元素的变化与矿体厚度成正比关系,即在岩体边部矿层厚度较大时,Cu,Ni含量也较高,在岩体中部的底部矿体厚度变小时,Cu,Ni含量变贫。但是,Ni含量虽然随着矿体厚度的不断增大而始终相应增长,而Cu含量的增长只随着厚度增大至某一数值(通常为4~5m)。当厚度超过这一数值继续增大时,Cu含量却保持相对的稳定,而不再增长。在垂直方向上,Cu,Ni主要富集在混染岩及次闪石岩中(包括残留的上接触带的该种地段)。在岩体内部,Ni含量仅做微小的波状跳动,Cu则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2)Cu,Ni,Co在不同岩相带中的矿化特征可概括如下:
1)在二辉橄榄岩及斜长二辉橄榄岩中,Cu∶Ni≈1∶5或1∶6,Ni远高于Cu,这是岩浆较早期的熔离矿化特征。
2)在次闪石岩,混染岩及围岩中,Cu∶Ni≈1∶2,Cu接近于镍,这主要是岩浆晚期熔离贯入及期后热液的矿化特征。
3)在斜长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次闪石岩,混染岩及混合片麻岩中,Cu的比值为:0.3∶0.6∶3.2∶5.2∶0.7;Ni的比值为0.8∶1.1∶3.1∶4.6∶0.4。显而易见,Cu,Ni主要富集在混染岩及次闪石岩中。Co的含量太低,无明显的规律。
(3)镍的赋存状态根据36个样品的物相分析资料:
1)在二辉橄榄岩及斜长二辉橄榄岩中,NiSiO3与NiS的比值近于相等,仅个别样品NiSiO3>NiS,这说明Ni多以硅酸盐的方式结合,分散到造岩矿物中,不易集中成矿,这是岩浆早期少硫的矿化特征。
2)在次闪石岩中,除了保留有其原岩(二辉橄榄岩等)中早期少硫时矿化特征之外,镍有更多的机会与硫结合,以硫化物形式产出。
3)在闪长岩质混染岩中,NiS远比NiSiO3为高,这可能说明CaO,Al2O3,SiO2等组分的增加,使硫化物的熔解度降低,易于熔离,有利于贯入硫化铜镍矿物的富集。因此,镍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沉淀,仅少量的镍组成了硫酸盐。
4)在围岩———混合片麻岩中,镍全部为NiS,都组成硫化物,完全是热液作用的产物。3.4成矿作用过程
基于上述资料,可作如下理解:
当富含Cu,Ni等元素的超基性熔浆开始冷凝的早期阶段,由于硫离子浓度较低,Ni2+代替Mg2+,Fe2+分散进入到橄榄石、辉石等硅酸盐矿物中[7,11],不易集聚成矿,只有少量的镍以类质同象的状态参加到硫铁化合物———磁黄铁矿中组成固熔体,沉淀下来。但是,如前所述,由于这一作用是发生在近浅成及快速冷凝的条件下,无条件进行充分熔离,因此不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与此同时,由于超基性熔浆具有黏度小、渗透力强的特点,易于同围岩———混合片麻岩交代,产生同化混染作用,形成了闪长岩质混染岩。又因外力作用,使混染岩及岩体部分地段受力破碎,产生许多裂隙,成为后来矿液良好的活动通道。
同化混染作用使熔浆中失去了大量的Mg2+,Fe2+离子,并相对增加了Al2O3,SiO2等组分,这给硫化物的富集和熔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熔离出来的硫化物熔浆遂沿着岩体周边贯入到破碎了的混染岩裂隙中,形成了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及黄铜矿等硫化物,造成了主要的工业矿体。这是岩浆晚期的熔离贯入成矿阶段。
深处结晶分异作用的继续进行,在岩浆期后的富含Cu+,Ni2+,S2-,Al3+及OH-等离子的热液,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沿着已有的通道上升,作用于已凝固的岩体———混染岩及混合片麻岩,使之发生蚀变作用(次闪石化、绿泥石化、黑云母化等)。结果,一方面使热液中失去了Al3+,Si4+,OH-等离子,富集了Cu,Ni等元素;另一方面使造岩矿物晶格中的镍离子析出,与硫结合,沉淀于蚀变地段。但它们多叠置在前期形成的贯入矿体之上,使Cu,Ni元素更加富集;局部也沿着裂隙通道深入到岩体中的强烈次闪石化地段(形成所谓的“中部”矿体)及围岩中。这是岩浆期后的热液矿化阶段,与前期形成的贯入矿体相比较,矿化热液的硫离子浓度更高了,这主要表现在矿石中除有磁黄铁矿、黄铜矿及镍黄铁矿外,尚有针镍矿、紫硫镍铁矿等富硫矿物的出现及黄铁矿的大量增加。
表生阶段在该区是极不发育的,在氧化带中除少量褐铁矿及孔雀石外,别无所见。3.5矿床成因
综上所述,该矿床主要是岩浆晚期熔离贯入形成的,并有岩浆期后热液矿化叠加作用所成。因后者并没造成强烈的矿化而成为主要成矿作用,故笔者认为所述矿床的成因类型是较典型的具热液叠加作用的熔离贯入式矿床[1]。至于岩浆早期形成的熔离矿石,只有成因意义,毫无工业价值。
4结论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最主要结论:
(1)岩体分布在古老的地台与海西褶皱带的交接处,其产出受深大断裂及其次一级断裂控制;围岩是前震旦纪混合岩化片麻岩。
(2)岩体产状为岩盆。由于在近浅成的条件下以较快的速度凝固因而分异不好。岩体主要由钙碱性系列超基性二辉橄榄岩组成。m/f=5.0~5.7,为铁质超基性岩。
(3)由于接触混染作用,在岩体周边发育着一层很稳定的闪长岩质混染岩,受外力作用的结果,该岩石中破碎裂隙十分发育,并控制了以后的矿化空间。
(4)成因类型为具热液作用叠加的岩浆晚期“熔离贯入式矿床”。主要分布在岩体的底部及边缘,其产状与岩体边缘形态或闪长岩质混染岩的产状完全吻合。
(5)矿液的交代作用对于矿化起着重要作用,与矿床有极密切的成因和空间关系的热液蚀变有次闪石化、黑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等。
(6)同化混染作用对矿液的熔离及沉淀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最后,作者谨向审阅本文原稿并提出若干宝贵意见的董南庭,谢恩泽和作者的同事张文驹,钟宝兴等同志,以及为本文绘制图表的冯水浙同志致以深切的谢意。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述平 . 基性、超基性岩浆的成矿作用及其有关矿床成因与构造分类 . 地质学报,1962,42 ( 2)
[2] 李万亨 . 对一个铜镍矿床成因的初步认识 . 地质学报,1961,( 41) : 3 ~ 4
[3] 刘若新 . 一个硫化铜镍矿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特征 . 地质学报,1962,42 ( 1)
[4] 吴利仁等 . 云南某地硫化铜镍矿床 . 地质科学,1960,( 1)
[5] 吴利仁 . 论中国基性岩、超基性岩的成矿专属性 . 地质科学,1963,( 1)
[6] 周作侠 . 河北某地的一个硫化铜镍矿床 . 地质科学,1960,( 5)
[7 ] Елисеев Э. Н. . Γеохимия главнейших сульфидных медно-никелевых провиции СССР. проб. геохимия,вып. первый,изд львов. уни. 1959
[8] Заварицкий А. Н. . Введение в петрохимию изверженных горных пород. изд. АН СССР. 1950
[9] Усенко И. С. . Основые и ультраосновные горные породы бассейна южного Буга. изд АН УССР. 1958
[10] Четверков С. Д. . Руководство к петрохимическим перечетам. Γосгеолтехиздат. 1956
[11] Эдельштейи И. И. . К геохимии НИКЕЛЯ. Γеохимия,1960 ( 7)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坡屋顶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坡屋顶内空间加以利用时,高度大于2.1米的部位计算全面积,高度在1.2-2.1米的计算1/2面积,高度小于1.2米的不计算建筑面积。分成净高大于2.1,1.2与2.1之间的,小于1.2的三部分来计算,利用三角形等比例性质。
画图示意了下,你看下理解应该不难。
АПС冲锋手枪的介绍
俄罗斯地球化学家 В. М. Питулько ( 1990) 认为,“为了提高地球化学工作的效果,必须 ( 将地球化学资料的应用) 从数学处理和各个异常的解释向概念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的方向转化,以保证地球化学场整体分析与形成成矿系统的基础性成矿作用问题、地球化学问题结合起来”。事隔 20 年后,А. А. Кременецкий ( 2009) 认为,“对地球化学资料作这种低水平解释的原因,首先是现有找矿模型的粗浅简陋和墨守成规,它们通常只适用于十分简单的地质、地球物理和景观 - 地球化学环境”。因此,加快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总体来说,建立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是对作为多级的、关联的地球化学场系统及其影响因素的规律性进行描述。具体来说,就是对不同级次成矿客体 ( 矿体、矿床、矿田、矿结、成矿区或成矿带)的地球化学场作研究和阐述其规律性,以达到指导找矿和地质研究的目的。
( 一) 不同级次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其研究的基本思路
1. 不同级次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20 世纪 90 年代初,俄罗斯学者 В. М. Питулько ( 1990) 明确指出,地球化学普查真正科学的基础,是关于成矿系统存在着自然分级的系统论概念,而这些成矿系统是因在地壳成分分异演化过程中具有相同的矿质活化、运移和沉淀机理的共同性而联为一体的。地球化学场在空间上和统计上表现为有序的和规律性的多级结构。具体地说,同一成因类型不同规模的矿床之间在地质几何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上具相似性 ( 图 4 -14) 。
图 4 -14 不同级次成矿客体的几何特征及其关系( 引自 А. П. Соловов,1985; 转引自 А. А. Кременецкий,2009)成矿客体 ( a∶ b∶ c) 体积的比例为 1∶10∶ 100 时,其相似性轮廓的线性 ( s) 和面性尺度 ( V) :( a) s = 1,V = 1; ( b) s = 4. 64,V = 10; ( c) s = 21. 5,V = 100
根据这一原则,可以用地质 - 地球化学模型来预测矿产资源潜力,对地质勘探过程的不同阶段定量对资源量作出预测。由于不同级次客体的成矿系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异常地球化学场的立体概念。在这种条件下,从地球化学场的结构中观察出的规律,应该与未知客体的地质 - 构造位置特点、成矿物质的带状 ( 非带状) 分布、区域和近矿交代岩的表现与成分特点有关。在这些模型中,某级客体的异常场应被看作是一个具特征内部结构的、完整的、但在空间上有分异的系统,反过来,这个系统又是某个更大客体的异常地球化学场的组成部分,同时,其自身也包含着较小级次客体的异常地球化学场。不同级次的矿致地球化学异常在特征上、空间 - 成因上具有相似性。这种关系也体现在其内部结构和成分上,并取决于不同成矿阶段上统一的矿质分配机制 ( 图 4 -15) 。
近年来,俄罗斯稀有元素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结晶化学研究所 ( ИМГРЭ) 以不同级次地质 -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为基础,研制了一套筛选不同级次成矿客体的异常地球化学场 ( АГХП) 的工艺和准则,并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2. 不同级次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地球化学研究必须遵循从区域到局部解释的原则,重视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揭示控矿地质因素,重视从区域着眼,研究不同级次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据吴传璧 ( 1991) 报道,20 世纪 80 年代前苏联针对其境内 5 种类型的 17 个金矿床,总结了矿田、矿床和矿体 3 个不同级次的地球化学模型的特征 ( 表 3 - 7) 。А. А. Кременецкий ( 2009) 从更大范围内对不级次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规模和标志作了详尽的论述 ( 表 3 -3) ,这里对几个重要的不同级次成矿客体地球化学特征作进一步介绍。
1) 成矿区 ( 地球化学大区) 地球化学场: 规模可达几百到几千平方千米。它们的分布范围包容了有利成矿的地质构造或其大型块段。其特点是具区块状结构和相对不高的衬度。需要对这类地球化学场进行划分,就需要有专门的方法来研究其成分,并增强弱的地球化学信号。
图 4 -15 不同级次地质 -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系统在查明和评价地球化学场的预测资源量时的顺序( 引自 А. А. Кременецкий,2009)
2) 矿床 ( 矿田) 地球化学场: 规模从 1km2到 10 ~ 70km2,占据着大型成矿系统的某些块段和边缘部分。它们的结构取决于不同规模、不同化学成分、衬度高低不一的异常块段的组合,反映着成矿系统的构造 - 地球化学构架特点,在这个级次的地球化学场中,真正的成矿块段与大量分散的矿化带和较弱改造地球化学场交互出现。
3) 矿体 ( 矿带) 地球化学场: 它们是地球化学场中相对局部的区段 ( 1 × 104m2到 ( 10 ~50) ×104m2) ,其特点是极不均一,结构分异复杂,浓集区的衬度高、连续性好,通常具明显的同心状结构。
俄罗斯稀有元素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结晶化学研究所已对黄铁矿型、斑岩铜矿型和金 - 银矿型的各级成矿客体作过充分研究,堪作筛选异常地球化学场的范例。例如,根据表 3 -3 所示的地球化学准则,就可以方便且十分合理地划定斑岩铜矿系统所有级次地球化学场。
3. 不同级次地球化学模型的研究任务
针对建立不同级次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А. А. Кременецкий ( 2009) 从矿体、原生晕、次生晕到分散流等几个层次,在不同取样介质 ( 基岩、土壤、水系沉积物等) 和不同景观条件下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地球化学普查时,论述了建立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主要任务和找矿模型的主要要素,为不同级次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思路。
1) 在根据原生晕对矿体进行地球化学普查时,找矿模型的要素和参数是主要指示标志,需要深入研究如下问题: 与内生矿化有关的近矿蚀变及蚀变分带; 经分异的含矿沉积、岩浆和变质岩岩系的地球化学分带; 查明和解释岩石化学 ( 包括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 异常的矿物学 - 岩石学 - 地球化学综合方法。
2) 研究从矿体 + 原生晕到次生晕系统中的矿床地质 -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有: 划分矿田和矿体的异常地球化学场的方法 ( 针对不同矿种的下限值,及其随不同景观和不同方法而发生的变化) ; 划分成矿区和矿结的异常地球化学场的方法 ( 包括确定地球化学场异常值的方法和评价矿致异常的准则) ; 放射 - 同心型和其他型式地球化学分带的来源,研究识别被覆盖成矿客体的分带性的准则; 研究评价残留晕和上置晕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可靠方法 ( 在取样和试样制备时) ; 矿体 - 侵蚀面 - 次生晕系统中发生成矿物质改造模型,以及确定这些改变的定量关系的方法。
3) 研究从矿体 + 原生晕 + 次生晕到分散流的系统中的矿床地质 -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有: 筛选和评价分散流地球化学异常的准则; 分散流取样的最佳网度; 能可靠评价并提高分散流地球化学信号水平的方法 ( 在取样和样品加工中) ; 在基岩 + 次生晕到分散流的系统中发生地球化学信号变换和转换的机制。
要揭示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场的本质,只研究元素组合和含量水平显然是不充分的,元素的赋存形式、相关性、含量的变异特征都是地球化学场的本质特征,而且在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场中它们的表现特点也是不同的,这一点在建立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场模型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二) 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与矿产资源潜力预测
区域地球化学测量资料是预测区域矿产资源量的可靠依据之一。20 世纪 70 年代,著名地球化学家 А. П. Соловов 提出了利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资料估计区内金属资源量的数学方法,后来经发展和完善,推出了 “金属矿产普查和评价的地球化学模型”的术语。其基本原理是,依实测资料得出水系沉积物 ( 分散流) 的面金属量 ( P') 、测区内分散流与次生晕 ( 土壤测量结果) 的对应系数 ( K1) 和次生晕与原生晕 ( 岩石测量的结果) 的对应系数 ( K2) ,用下式即可估计出测区一定深度 ( h,依拟预测矿床类型取定) 内金属的潜在资源量 ( 储量) Q:
Q = P' / ( K1K2·40) ·h
求得 Q 值后,可进一步根据推算论证出可望在区内找到的大、中、小型矿床数目 ( N) 的比例; 即N大∶ N中∶ N小= 1∶ 7∶ 49,参考现已发现的矿床规模和数目,预 计 出 在 区 内 还 能 发 现 的 数 目。 此 后,А. П. Соловов 又提出了不同形态 ( 脉状、板状、透镜状、网脉状、等轴状等) 矿床的规模 ( 体积) 与矿体延深间的关系图解 ( 图 4 -16) ,以及利用原生晕分带系数估计侵蚀深度的办法,并把这些内容都纳入模型,在电子计算机上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定量解释。据称,这种解释的正确性已为计算出的预测资源与核算出的工业储量有令人满意的符合度所证实。
尽管 А. П. Соловов 提出的这种方法在前苏联已被广泛采用,且纳入了 1982 年颁布的 《苏联固体矿产化探规范》,后经补充修订,近年又冠以 “模型”的名称,但只能将其视为为特定用途设计的地球化学资料数学处理模型,而不是模拟整个地球化学场进而揭示成矿地质作用和控矿因素的模型。从公式可知,它所依据的是高于背景值的数据 ( 面金属量) ,不对也不可能对背景场中有意义的模型进行描述; 它所处理的是单一元素的数据,忽略了多种元素的分布模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不会完整地体现成矿作用在地球化学场中的反映。然而,这类计算模型在区域成矿预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图 4 -16 不同规模的矿体与近似形态的关系图解( 引自 А. П. Соловов,1987)
对元素在矿体、原生晕、次生晕和分散流中的性状作全面的分析,通常可揭示出这些客体的形成规律,研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模型,确定解释地球化学资料的顺序和方法,以及查明不同比例尺普查中评价和筛选异常的准则,并确定资源量。这里以极地乌拉尔和近极地乌拉尔的工作 ( В. Ю.Скрябин 等,2009) 为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研究思路。
针对极地乌拉尔和近极地乌拉尔的景观环境和在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中寻找铬矿的课题,现已查明,铬矿石的 Cr 和 Ni 具负相关关系 ( 相关系数 r = - 0. 56; 置信度 p = 0. 99) ,而在它们的原生晕中,这两个元素出现极弱的正相关性 ( r =0. 33,p =0. 95) ,并形成 Cr - Ni - Ti - Cu 组合。在两个矿段所在的矿田范围内,在矿带之上的疏松沉积物和分散流中,都观测到元素间高度正相关 ( r =0. 3 ~0. 6,p = 0. 95 ~ 0. 99) 的、稳定的 Cr - Ni - Co - Mn - Zn 组合。在从原生晕向次生晕过渡时,或许由于松散层质点的表生活动性,当初相离的 Ni 和 Cr 汇聚到了同一个组合中。
基于上述地球化学模型,利用不同阶段化探分散流和次生晕的调查结果,计算了铬矿资源量,与根据被揭露矿体的取样资料计算的资源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该区资源远景作出了预测 ( 表 4 -1) 。
计算结果 ( 表 4 -1) 证明,在执行 “1∶ 20 万地球化学工作计划” ( OГXP -200) 时,根据异常地球化学结果预测出的资源量,很难与真实的矿床资源量相对比。它们既可能因参与计算的面积超过了直接流经矿床的汇水区的面积而导致了资源量偏高 ( 西部地段) ,也可能因远处带来的物质使河床淤积物贫化而压低了资源量。
根据 1∶ 5 万工作的次生晕计算出的铬矿预测资源量,同样出现了偏高的现象 ( 表 4 -1) ,不过,偏高的程度明显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引起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在计算范围内不仅纳入了矿致异常,也纳入了岩石异常,以及不具工业意义的贫铬铁矿矿化的异常。针对所研究矿段的真实资源量计算出的降低系数变化于 1. 6 ~2. 6 之间。当工作程度提高到 1∶ 1 万比例尺时,根据地球化学资料计算出的资源量,完全可以与对所揭露矿体取样而得出的资源量对比 ( 表 4 -1) 。
表 4 -1 铬矿资源评价
资料来源: В. Ю. Скрябин 等,2009
注: 分析为近似定量光谱分析; S—异常面积; Cф、Cmax、Ccp—铬的背景含量、最高含量和平均含量; P = ( Ccp- Cф) × S,为异常的面金属量; h—评价深度; α—表内矿系数 ( 份额) ; K—次生晕减原生晕的剩余金属量系数; K'—分散流减次生晕的剩余金属量系数; 在 OГXP -200 中得出的预测资源量计算: Qcr= P × h × 1 /29 × α × 1 / K × 1 / K'; 在 ДЗР - 50 和 ДЗР - 10 中得出的预测资源量计算: Qcr= P × h × 1 /29 × α × 1 / K。OГXP - 200—1∶ 20 万地球化学工作; ДЗР - 50—1∶ 5 万地球化学工作; ДЗР - 10—1∶ 1 万地球化学工作。P1、P2为预测资源量。
区域地球化学资料是划分区域成矿远景的主要依据之一。成矿区 ( 省) 与地球化学省关系可以概括为 3 种情形: ①地球化学省与成矿区重叠和耦合,此时大多数已知矿床都落在地球化学省内;②在地球化学省内没有出现成矿省,虽然成矿元素出现了大面积的高含量,但以分散矿化为特征,未能形成矿床,或者只产出个别矿床; ③在没有出现地球化学省的地方,形成了成矿区,出现一些规模较小的矿床。成矿区和地球化学省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加上受地质工作、勘查程度等限制,使它们之间关系更加复杂。因此,在区域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中,要十分重视地球化学省的研究。施俊法等 ( 2004b) 对地球化学省研究的有关问题作了总结,现将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1) 地球化学省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大致相同。赵伦山等 ( 1988) 总结了俄罗斯学者的观点,认为地球化学省 “具有共同地质和地球化学演化特征的构造单元,它们表现为具有共同的地质体组合,并且通过内生和外生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和所浓集的元素组合也具有共同性”; 或者将地球化学省定义为 “一片大规模的地壳单元具有共同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演化特征,表现为地质体具有共同的化学组成,以及共同的内外生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富集”。地球化学省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在区域岩石圈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具有共同成因的、一定规模的地质单元的地球化学表现。
2) 地球化学省与成矿省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国外大量资料表明,地壳丰度高于 10- 6的元素 ( 如 Cu、Pb、Zn 和 Ba) 的热液矿床的形成无需预富集,即不需要形成地球化学省。对于地壳丰度低于 10- 9的 “稀有”元素,如 Sn、Ag 和 Hg,在萃取形成矿床之前需要预富集,即形成地球化学省。
3) 地球化学省及其边界与地质构造单元密切相关。从本质上来说,地球化学省不应依靠某个异常下限圈出的异常范围来确定,而应结合构造 - 地质边界来确定; 从地球化学上来看,它首先应从若干组元素具有同样性质的组合 - 分布关系上分析,而不宜用一种元素的分布来定义。地球化学省的边界可依其共生元素组合 - 分布区的界线来划分。如果没有组合 - 分布的概念,便可能忽视地质作用过程,无法使化探资料与地质演变结合起来。朱炳泉 ( 2001) 认为,化探异常一般不能用于地球化学省的圈定,实际上他已考虑到地球化学省 ( 块体) 的厚度及其三维空间的变化。对地球化学省 ( 场)的理解和解释,应主动地揭示地质作用的本质,修正和深化地质认识。
4) 地球化学省是客观存在的,不应该受圈定的方法所影响。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勘查程度不应该影响成矿省和地球化学省的客观存在,但是区域矿产勘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一个地区成矿省的认识,因此只有找到一系列矿床后,才能确定成矿省的存在。当前,在国内外通常以区域性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来圈定地球化学省 ( 或块体) 。在一个地区,如果矿床埋藏较深,地表地球化学异常可能不明显,甚至连地球化学省都表现不明显,但决不能因此否定地球化学省的存在。例如,在一些厚覆盖区,用传统的化探方法未能圈出地球化学块体,用深穿透的地球化学方法却圈出大面积的地球化学块体,我们不能因为利用传统的地球化学方法未能圈定地球化学块体就否认该区地球化学省的存在。同样,如果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富含成矿元素的上地幔,而不是来自周围的岩石,这也很难用传统的区域化探方法圈定出地球化学省。
( 三)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与局部普查勘探
局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基本上是以原生地球化学分带序列模型 ( 或简称 “原生晕”模型) 为主体,不断扩展与发展。与区域性地球化学模型相比,局部普查勘探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程度较高,应用较广,成效较好。
20 世纪 60 年代在辽宁青城子铅锌矿床原生晕找盲矿现场会上,谢学锦等 ( 1961) 就提出青城子铅锌矿床原生晕的三度空间几何模型和化学模型。邵跃等 ( 1961) 自20 世纪60 年代起一直致力于原生晕分带模型的研究,并于 1975 年总结出以温度为基础的热液矿床垂直分带序列模型。随着在一系列矿床研究中得到发展、完善和应用,李惠等 ( 1998) 系统总结了大型、超大型多金属矿床盲矿床预测的原生晕叠加模型,提出了 5 个找矿准则 ( 专栏 4 - 1) ,在众多危机矿山深部找矿中取得了实效。
几乎在同时,俄罗斯著名地球化学家 C. B. Григорян ( 1992) 等系统研究了大量热液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分带模型,提出热液矿床元素横向和轴向分带序列,这是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方面的重大成就。之所以如此,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发展和创立了组合晕的研究方法,即累乘晕和累加晕的编制方法,它不仅压抑了噪音干扰,突出了主体规律,还把不同元素综合在一起研究,适应了建模的方法要求; 第二,查明了矿床原生晕的轴向、纵向和横向 3 种分带性,并说明了它们的不同成因机制和不同应用特征,用统计方法排出了 3 种分带的一般性分带序列; 第三,提出了一套规范性的排定具体矿床元素分带序列、计算分带系数、编制相应图表的方法,并编制成计算机程序,使不同地区获取的资料和处理结果可以对比分析; 第四,建立了一套判定侵蚀截面深度、剔除分散矿化带、区分多建造晕的判定准则,并经大量实践证明其切实可行,使矿体和矿床的原生晕模型成为可广泛利用、行之有效的找矿依据,特别是寻找隐伏矿的主要依据。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矿床原生晕模型并非简单的元素分带模型,它包含着深刻的矿床成因、矿石建造、矿物 - 地球化学的内涵。这类模型揭示的规律和建立的相应方法论,不仅适用于原生异常的解释和某种类型单矿床 ( 体) 的研究,而且适用于多种次生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和各种与热液有关的矿床类型及更大范围成矿客体的研究。从近 20 年来的文献看,矿床局部普查模型的建立和改进,绝大多数是以原生晕模型为依据的,至少它是建立模型 ( 包括地质模型) 的重要依据之一。
专栏 4 -1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叠加晕模型应用找矿的 5 条准则
根据大型、超大型金矿不同情况叠加晕分解合成的特点,总结出了应用叠加晕找盲矿和判别金矿剥蚀程度的 5条准则:
( 1) 当 Au 异常强度较低时,如果有 Hg、As、Sb、B、I、F、Ba 等特征前缘晕指示元素的强异常出现,或包裹体中 CH4、CO2、F-、Cl-等特征前缘气晕、离子晕强异常出现,指示深部有盲矿存在。
( 2) 当 Au 含量很低 ( 小于零点几克每吨) 时,若有 Mo、Bi、Mn、Co、Ni、Sn 等特征尾晕元素的强异常,或包裹体中 Ca2 +、Mg2 +等尾晕特征离子晕强异常出现,则指示深部无矿。
( 3) 反分带准则: 当计算金矿床原生晕的垂直分带序列时出现 “反分带”或反常现象,即 Hg、As、Sb、F、I、B、Ba 等典型前缘晕元素出现在分带序列的下部,或包裹体地球化学轴向分带序列中 F-、Cl-、CO2、CH4出现在下部,则指示深部还有盲矿或第二个富集中段。若矿体本身还未尖灭,则指示矿体向下延伸还很大。
( 4) 共存准则: 即矿体及其原生晕中既有较强的 Hg、As、Sb、F、B 等前缘晕元素的强异常,又有 Bi、Mo、Mn、Co、Ni 等尾晕元素的强异常,或包裹体中 F-、Cl-、CH4、CO2等前缘特征气晕、离子晕与 Ca2 +、Mg2 +等尾晕特征离子晕共存,即前、尾晕共存,若为矿体则指示矿体向下延伸还很大,若为矿化则指示深部有盲矿体。
( 5) 反转准则: 计算矿体或晕的地球化学参数 ( 比值或累乘比) 时,若有几个标高连续上升或下降,突然反转,即由降转为升,或由升转为降,这种现象指示矿体向下延深很大或深部有盲矿体。
上述 5 条准则可单独使用,也可几条都用,原生叠加晕和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都用,几条标志或准则共用更准确。
引自李惠等 ( 1998)
在原生晕的研究中,要想对地球化学场异常结构的参数作出客观、定量的评估,只有在对其几何形态采取严格规范的表述方法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途径各式各样,不同作者得出的结果会具有不可比性,因而必须依据某些标准化的指标制定统一的方法。在这方面,В. Г. Варошилов ( 2009) 针对热液金矿床进行的研究可作为例子。
在矿床规模的评价方面,他采用了成矿能的指标和方法途径。他认为,热液金矿床异常地球化学场的分带性,首先表现在浓集元素和趋散元素的两极分化性状上。这两套元素皆与矿床形成条件有关,可通过异常结构分类的办法予以确定。从理论上说,元素间的秩相关系数 Куп值是无限的,而实际上,对已研究过的大型矿床的矿体中部截面而言,该值不超出 15 ~20; 且随着矿体的尖灭,该值会降到相关性不显著的水平上。该作者正是利用在矿床范围内具相关性的这两套元素来估计矿床规模。他们发现,拟查明矿化的规模与热液过程的总成矿率 ( 总金属量) 成函数关系,可以用成矿能指标 ( H. H. Сафронов,1978) 定量地将它表示出来:
Е = Σ KKi·ln( KKi)
式中: KKi为各个元素的浓集系数。据考查,这个系数相当于 H. H. Сафронов 原始文献中的浓集克拉克值 Ki,这个指标的蕴意反映着每个采样点上的物质总平衡,因此,最好是分别针对浓集元素和趋散元素进行计算。对这两类指标的每一个指标,都要计算出地球化学场异常结构范围内的背景值、最低异常值和金属量 ( 在此例中使用的是面金属量) 。在估计矿化规模时,Е浓集和 Е趋散的金属量要作为两种独立的指标来使用,因为它们反映着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据经验确定,E浓集和 E趋散的金属量,自身之间相差 1 ~2 个数量级,且与相应级次地球化学场异常结构中的金资源量成正比。以对数比例尺成图,这种关系可很好地近似表达为直线,故能够对拟查明矿化的规模作出估计 ( 图 4 -17) 。由图可见,对浓集元素来说,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场的拟合线具收敛性,反映着矿化富集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程度高。而趋散元素的金属量在颇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球化学场的级次 ( 面积) ,说明这些元素取自围岩。这也可从趋散元素的再分布规模与赋矿岩石的成分具相关性上得到证明,在矿田级异常地球化学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图 4 -17 金矿化规模与成矿能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 a) 浓集 ( 成矿) 元素; ( b) 趋散元素( 引自 В. Г. Ворошилов,2009)
在矿化侵蚀截面水平的估计方面,Варошилов 采用了已正式核准的方法 ( C. B. Григорян,1987;A. П. Соловов,1985) ,即依据元素的垂向地球化学分带序列,对矿体和矿床级地球化学场的异常结构作评价。而在金矿床上使用这种方法会复杂一些,因为矿柱的立体分带性往往具向心式的特点,因而分带系数亦随深度呈现分层变化的特点。图 4 -18 以哈萨克斯坦某含金矽卡岩 - 磁铁矿矿床为例,展示了地球化学场异常结构的各定量特征随深度变化的典型情况 ( 以各水平中段上相应参数的面金属量示出) 。由图可见: 成矿能、秩相关系数、浓集元素累加晕和趋散元素累加晕的最大值,出现于矿体所在中段; 同时,Co/Ni 比值的最大值位于矿下中段,而 Pb/Zn 比值和 Ba + Mn 累加晕的最大值出现于矿上中段。对分散矿化带而言,所有地球化学指标的金属量随深度的变化都是不明显和无规律的,如图 4 -19 所示。同时,趋散元素的总聚集水平与工业矿体相当,说明热液系统有足够高的能量势。但在不利的构造环境中流体未发生浓集,成矿 ( 浓集) 元素也就随趋散元素一起均匀地分散在很大的体积之内,形不成高浓度且分带的异常地球化学场。与之相应,在这种构造的任何一个截面上,秩相关系数都不会超过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界限。
图 4 -18 哈萨克斯坦某金矿床地球化学场异常结构的参数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引自 В. Г. Ворошилов,2009)
图 4 -19 哈萨克斯坦某矿田的分散矿化带异常结构参数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引自 В. Г. Ворошилов,2009)
矿田级侵蚀截面水平的估计是一个独立的课题。要在标准客体上研究这种截面上的轴向分带,只有当分带性方向呈近水平状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但是,这种情况很少遇到,大部分情况下碰到的是热液系统的横截面,要恢复矿田的垂直分带性不得不依据其各个片断来进行,或者采用类比原则。研究表明,矿田的矿下截面和矿上截面,地球化学场异常结构的一系列参数 ( 秩等级、成矿能、浓集元素谱和异常结构的形态) 具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别。在整套浓集元素尚稳定的条件下,它们的比值在流体渗滤过程中会有规律地变化,因此,对矿田的前缘带来说,其特征是有 Pb∶ Zn 比值呈正异常,而在根部带中,该异常发育微弱。相反,在根部带通常有 Co∶ Ni 的异常,而在前缘带内缺失。根部带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在交代岩和硫化物中 Co、Ni、Cr、V 的浓度较高。
俄语口语实践:大学俄语口语实践第一册第七部分(权威教材)
АПС手枪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正式列装国家武装力量的冲锋手枪。АПС手枪是苏联枪械工程师伊果·雅可弗列维奇·斯杰启金于20世纪50年代初设计的,其容弹量高达20发。АПС手枪的出现,体现了红军作战以及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客观需求。АПС手枪是全力为特种作战打造的,ПМ手枪与АПС手枪的长度比为1∶1.41,瞄准基线比为1∶1.45,枪管长度比为1∶1.5,这对提高射击精度,增大有效射程,提高初速很有效;其弹匣长度比为1∶1.32 ,容弹量比为1∶2.5,这对提高火力持续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手枪弹为马卡洛夫(9×18mm)。急!Мч04是哪一类铜合金?求成分。是俄罗斯牌号
大学俄语口语实践第一册第七部分(俄语权威教材)УРОК 7
ВЫРАЖЕНИЯ, УПОТРЕБЛЯЮЩИЕСЯ
ПРИ НЕОЖИДАШЮЙВСТРЕЧЕ.
1. Прослушайте микродиалоги.
? Лена, это ты? Как ты попила к нам в город?
? Вот так встреча, Юрка! А ты здесь какими
судьбами?
? Я поступил в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олодец. Поздравляю тебя
* * *
?Доброе утро, Маша. Как ты оказалась здесь? Я думал, что ты сегодня работаешь в библиотеке.
? Здравствуй, Максим. Сегодня я как раз работаю в лаборатории.
Задание 7?1.
Ответьте па вопросы.
1) Кто поступил в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 Кто кого поздравляет?
3) Кто сегодня работает в лаборатории?
ВЫРАЖЕНИЯ, УПОТРЕБЛЯЮЩИЕСЯ ПРИ ОЖИДАЕМОЙ ВСТРЕЧЕ, ПРИХОДЕ И Т. Д.
2. Прослушайте микродиалоги.
?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Максим Васильевич! Я что вы пришли.
? Добрый день, Виктор Максимович. Я не заставил вас ждать?
? Нет, вы очень точны.
* * *
? Здравствуй, вот хорошо, что пришли!
? Ты уже здесь! Я не опоздала? Ты долго ждёшь?
? Нет, не опоздала. Ты пришла минута в минуту. Да и я только что пришёл. ?
Задание 7?2.
Докончите высказывания.
1) Я рада, ...
2) Нет, не ...
3) Здравствуй, вот ...
Речевые образцы
Вот и я пришёл (?шла).
Лучше поздно, чем никогда
Наконец?то (ты) пришёл (?шла).
Ну вот и ты
Ну вот и вы!
Ну нот и я!
3. Прослушайте микродиалоги.
? Вот и я пришла. Ты давно ждёшь? Не сердись. Здравствуй.
? Лучше поздно, чем никогда. Здравствуй.
* * *
? Добрый вечер.
? Ну вот, наконец?то ты пришёл. Заставляешь себя ждать!
* * *
? Ну вот и я! Здравствуй. Я не опоздал?
? Здравствуй, Петя. Ты как раз вовремя.
* * *
? Добрый вечер!
? Ну вот и ты! Здравствуй. Заставляешь ждать!
Задание 7?3.
Дайте ответные реплики.
1) ? Ну вот и я! Ты давно ждёшь? Не сердись,.
Здравствуй.
?...
2) ? Добрый день.
?...
3) ? Вот и я пришёл. Здравствуй, Я не опоздал?
б. Антон.
2) На вопрос 2 ?
а. На часах Лилии,
б. На часах Антона.
3) На вопрос 3 ?
а. Антон.
б. Илюша.
Задание 7?5 (для проверки).
Прослушайте запись 2 и выберите правильный ответ из двух вариантов.
1) На вопрос 1 ?
а. Между старыми друзьями,
б. Между бывшими учителем и учеником.
2) На вопрос 2?
а. Да.
б. Нет.
3) На вопрос 3 ?
а. Он стал взрослым,
б. Учитель забыл его.
4) На вопрос 4?
а. Да.
б. Нет.
5) На вопрос 5 ?
а. Он хорошо живёт.
б. Работа не даёт ему" стареть.
6) На вопрос 6?
а. Да.
б. Нет.
Задание 7?6 (для повторения шестого урока).
Восстановите пропущенные реплики из микро диалогов 1.
1) ? ...
? Нина, какая встреча! Ты прекрасно выгля дишь.
2) ? Только из отпуска. ...
? Подожди, не всё сразу. Давай присядем поговорим.
3) ? Серёжа, ... ! Давно ты у нас не показывался,.
Задание 7?7 (для повторения шестого урока).
Выберите речевые образцы из микродиалогов 3..
本文解析
УРОК 7
Запись 1
? Лилия, здравствуй! Наконец?то! Что же ты опять опаздываешь?
? Привет! Ты уже здесь! Виновата, что заставила тебя ждать, Антон. Но я, кажется, точна. На моих без десяти семь.
? Ну вот и ты, Илюша. Здравствуй. Я уж думал, что не дождусь тебя.
? Извини за опоздание, Антон. Я ещё плохо ориентируюсь в Москве
Запись 2
? Николай Борисович,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 Простите ...? Петя! Неужели ты? Вот так встреча! Тебя не узнать. Стал совсем взрослым.
? Да ведь шесть лет прошло! А вот вы, Николай Борисович, совсем не изменились: всё такой же молодой.
? Работа не даёт мне стареть. Вот что. Приход?; в субботу, будут твои одноклассники.
? Спасибо, обязательно приду.
Ключи
Задание 7?1
1) Юрка поступил в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 Лена поздравляет Юрку.
3) Мара сегодня работает в лаборатории.
Задание 7?2.
1) ... что вы пришли.
2) ... опоздала. Ты пришла минута в минуту.
3) ... хорошо, что пришла!
Здравствуй.
2) ? Ну вот, наконец то ты пришёл. Заставляешь себя ждать!
3) ? Здравствуй, Петя. Ты как раз вовремя.
4) ? Ну вот и ты! Здравствуй. Заставляешь себя ждать!
Задание 7?4.
Запись 1. (для проверки)
1) ?а. 2) ?а. 3) ?б.
Задание 7?5.
Запись 2. (для проверки)
1) ?б. 2) ?б. 3) ?а. 4) ?б. 5) ?б. 6) ?а.
Задание 7?6. (для повторения шестого урока)
1) ? Олег, ты ли это. Вот не ожидала тебя встретить.
2) ? Как твои дела? Как семья? Где работаешь?
3) ? ... кого я вижу!
Задание 7?7. (для повторения шестого урока) .
Какая приятная встреча!
Сколько лет, сколько зим!
Не думала, что здесь встречу тебя.
Но что привело вас ко мне?
大学俄语口语实践第一册第七部分(俄语权威教材)
由俄罗斯eluosi.liuxue86.com我03月01日我整理《俄语口语实践:大学俄语口语实践第一册第七部分》。俄罗斯还精心为想学俄语的童鞋们准备了一些列的专题: 《俄语口语实践》 、 《看图学俄语》 、 《商贸俄语》 、 《实用俄语》 、 《俄语口语》 、 《俄语口语》 、 《俄语语法》 、 《俄语入门》 、 《俄语语音入门》 。俄语专题请点击直接访问。1.14.1 灰铸铁牌号前缀为СЧ,球墨铸铁牌号前缀为ВЧ,随后的一组数字表示抗拉强度最低值(≥×××МРа)。 可锻铸铁牌号前缀为КЧ,随后两组数字分别表示抗拉强度(бь,МРа)和断后伸长率(δ, % )最低值。以力学性能值高低来区分铁素体可锻铸铁和珠光体可锻铸铁。 抗锻铸铁牌号前缀为АЧ,随后 C 、 B 、 K 分别表示灰色片状石墨、球状石墨和展性团絮石墨。根据元素含量的多少,各类铸铁有АЧС 1~ ЛЧС 6 、АЧВ 1 、АЧВ 2 、АЧК 1 和АЧК 2 共 10 个牌号。 合金铸铁牌号前缀字母为Ч,其后用代号和数字表示合金元素及其含量这种表示方法与合金钢牌号表示方法基本相同。 你看看有用吗 我也不是很懂的
好了,今天关于“小米1代”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小米1代”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